{{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英文書籍 | 精裝 | 2025| 288 頁 | 28×24 cm
出版社 Thames and Hudson Ltd
作者 Michael Petry
國際標準書號 9780500026205
至2025-08-31T16:00:00.000+00:00截止 全店,盛夏閱讀節|在書頁中避暑,在設計裡旅行 滿 NT$1,500 現折 NT$80
全店,消費滿3000元 免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書籍簡介】
《MirrorMirror》是一部耀眼且引人深思的全球當代表藝調查,聚焦於鏡子與反射表面作為創作媒介在藝術中的運用。從Cindy Sherman到Anish Kapoor,從草間彌生到Tracey Emin,本書收錄超過150位橫跨媒材、國籍、性別與地理位置的藝術家作品,全面呈現鏡面藝術的多樣樣貌與文化語境。
藝術史學者暨策展人Michael Petry在導言中從揚・范・艾克的《阿爾諾非尼夫婦像》(1434)談起,細數藝術史中鏡子的象徵與功能——從委拉斯開茲的《洛克比的維納斯》,馬奈的《 Folies-Bergère酒吧》,到Claude Cahun 於1928年所拍攝的《穿格子外套的鏡中映像》,這些作品皆探討了觀看、身分與反思的主題。
當代藝術家延續這份迷戀,透過新技術與材料將古典議題轉化為現代語彙。Petry介紹了Jeff Koons的氣球雕塑、Subodh Gupta的不鏽鋼生命之樹、Not Vital的鏡面建築,以及運用實體鏡面的裝置創作,如Gavin Turk、Alicja Kwade,以及Doug Aitken、Teresita Fernández、Olafur Eliasson和Sarah Sze等人的大型裝置。此外,本書也關注自拍文化與手機鏡頭如何成為當代個體反射與呈現自我的數位鏡面。
從宏偉裝置到簡單自拍,《MirrorMirror》揭示鏡子不僅是虛榮的象徵,更是魔法、變形與權力的載體,展現其跨時代的藝術魅力與深層意義。